这两天闲来无事,便又开始捣鼓笔记软件了。
陆陆续续又了解了 logseq, notion, craft, flomo, 但感觉都是差点意思,具体差在哪呢,我觉得大致有两点:
- 其一,这些软件大多数功能采用的是收费订阅模式,根据我现在的状况,我并不认为能达到“物有所值”;
- 其二,这些软件的设计思路是好的,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是过于复杂了,如果我去使用这些软件的话,我总觉得我在形式上花费的时间估计能赶上我真正用于思考和记录的时间。
综合考虑,还是觉得当下这种 Typora + 云盘同步的方式效率最高,也更符合我的行为方式。
其实我发现当我去折腾这些知识管理工具时,我是有一种“乐此不疲”的“精神”在的,这说明这种行为可以为我带来乐趣或者说是动力。那么,这种动力是哪来的呢?
想了想,我觉得这种动力来自于“稳定系统的建设”和“知识观点的系统化存储”所带来的安全感,但是,这种“安全感”有助于我的追求吗?
思考之后,我认为,这种“安全感”并不利于我的追求,因为这种安全感从其本质上来看来源于一种“固定”,即一种抗拒变化的固定,而这一点是我很早之前就已否定过的。
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在当今环境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或许对于当下的我来说,用变化着的方法来解决变化着的问题才是我的最佳实践。复杂的系统固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提升自己对事物的掌控感甚至提升自己的做事效率,但一旦问题和环境发生变化,这种现有的复杂体系是大概率要做出很大的改变的,甚至,有时自己可能很难会主动地去做出改变,因为一方面沉浸于复杂系统中的自己难以觉察到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深知建造复杂系统不易的自己可能在主观上不舍得弃旧建新,而只是在原有系统上修修补补,反而极大影响效率。
所以,用一个简单的系统加上灵活可变的方法或许才是自己的最佳选择。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要实事求是,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